刘瑞存
????我有个习惯,每次乘车,透过车窗看着外边,当急驰而过的景象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时,总能让我陷入回忆,也常常会想起一些旧事,便是在视觉渐感疲劳时,会萌生出写下这些旧事的念头。乘车的次数越多,勾起的回忆也越多,于是许多过往的生活片段慢慢连成了一片。
????今天要写的是一个人,我需要尊称他一声四大爷。四大爷不是爸爸的亲哥哥,他是爸爸的师傅。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四,所以我们都叫他四大爷。
????那时是刚解放,爸爸则是刚参加工作,按照场里的规定,年青人必需要由年长的老师傅带一带,组织上便把爸爸派给四大爷带。四大爷带徒弟的方式很保守,他完全按照旧社会的方式来教,如同猫教老虎一样,他一直秉乘着这样的原则—“师傅带徒弟终归得留一手,不然徒弟会抢了师傅的饭碗”。其实他那时所掌握的技术还是他在建国前作学徒工时学到的,待到了后来50年代中期,爸爸的场里添置了一批苏联产的新型柴油机车,技术上需要更新,场里便派年轻的爸爸去学习新技术了,因此实际上四大爷在技术上并没教过爸爸什么,尽管如此,爸爸还是特别敬重他,而家中妈妈一切都听爸爸的,因此尽管四大爷为人处事较为古板,但爸爸不去计较,两家倒也相处得很是和睦。
????我家中兄弟姊妹甚多,爸爸妈妈共养育了八个子女。妈妈是家庭主妇,相夫教子,勤俭持家。尽管爸爸每月发的工资全数上交,但因为子女太多,所以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。那时我家住在一个林场,妈妈时常跑跑山,采摘些山产品,偷偷出售以贴补家用。而四大爷家子女较少,那时他的长子已经开始工作了,所以四大娘不必像妈妈那样辛苦,妈妈经常上山采山货不在家,便把我的姐姐们委托给了四大娘照看。所以一直到现在我的姐姐们还时常聊起儿时在四大爷家玩的情形。再以后家里就有了我,所以我也就常被送到四大爷去拖管。那时候四大爷已经有了孙子了,于是儿时的我就和四大爷的孙子一块玩耍,一起长大。别的大体记不太清了,依稀记得四大爷的孙子大我一岁。我们一起上的学,而我没上过红孩子班(学龄前或幼儿园的称呼),5周岁就读一年级,成绩当然谈不上好,40多个孩子,大概能考20多名。临近一年级的期末考试,我去找四大爷的孙子玩,四大爷不愿意我们玩,怕耽误他孙子学习,就一本正经的拿出我们学的课本来考我:“如果我考你们的都会了,你们就出去玩啊?……”。他考的是听写生字,“武术”的“武”、“画画”的“画”,“后背”的背,还有……,但有一个字我这一生都记住了,那是“电视”的“视”。那个字我没写上来。后来那天也就没玩成,倒是此事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。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,成绩直线上升,直至大学毕业。
????儿时的岁月,不比现今的生活,那时的全社会即缺钱又缺东西。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最可口,也最盼望的就是冰棍。“冰棍……奶油冰棍……三分钱一根”,卖冰棍的在自行车后驮一个白箱子,箱子口盖着白被子,一打开白被子,就会腾起一片白雾,一股清凉的奶油香味直透心脾。我们这些小鼻涕孩儿,一听到这叫卖声,就条件反射般的直流口水,每次都央求家长买冰棍吃,在天热时家长可怜我们,会买上几根让年纪小的孩子过过嘴瘾、解解馋。但到了夏季卖冰棍的几乎无论雨晴天天都来叫卖,而孩子们的央求又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满足,于是在央求声中,一些孩子固执的坚持会最终演变成家长的打骂。
????但四大爷家条件好,卖冰棍的就熟知他疼爱孙子这一点,每次推车经过他家门前都会停下来使劲叫卖上一会儿。这时四大爷的孙子往往就直喊叫着要吃冰棍。
????我记得第一次在他家和他孙子玩时听到了外面叫卖冰棍,他孙子欢跳雀跃着央求爷爷买冰棍,四大爷那时正在读报,好像是读《参考消息》,他先是装成没听到,后来孙子闹大了,四大爷就把他孙子带到另外一个屋,不知劝说了些什么,他孙子直摇头开始哭喊。四大爷劝说无果就奔我走来,对我说:“存呀(我小名),你先回家吧,可能你妈妈上山回来了,要不然你先回家看看你们家鸡跑丢了没?一会再来玩吧!”。边对我说边拉着我的手向门外走,但他孙子死活不让我走,在另一端一直拉着我的手,卖冰棍的还一直不停的在他门外叫卖,四大爷最后没了法子,我只记得他的眼睛狠狠瞪了我一眼,然后从兜里掏出一毛钱,买了两根冰棍,而那两根冰棍却粘在了一块,他使劲一掰,掰成了一大一小两根。准确来说那个小的是半根,有一半掰开时已粘在另一根上了。他把小的给了我,那时也不懂事,看到冰棍眼儿都直了,三口两口就吃下肚了,只记得冰凉一片完全忘记了冰棍的味道。然后再眼儿直直地看着四大爷的孙子在那摇头晃脑吃冰棍。等我在他家玩够了临回家时,四大爷不忘记叮嘱我:“存呀,回家别忘告诉你妈,今天四大爷给你买冰棍吃了啊!”。我却跑到别处去玩了,等我回家时妈妈问我:“在四大爷家吃冰棍了?”,我应了声,妈妈对我说:“你四大爷都告诉你爸爸了,以后要是在他家玩再听到有叫卖冰棍时你就先回家,在家玩一会再去找他孙子玩”。妈妈没多说什么,但我能感觉到妈妈也不喜欢我随便吃人家的东西。打那以后,只要我在四大爷家玩,一听到有叫卖冰棍声,我就第一时间赶快往家跑,尽管四大爷的孙子还是死活不让我走,但我看得出四大爷好像对我的行为很满意的样子。
????至于四大爷的相貌,现在慢慢回想起来,其实他长得还是蛮帅的,四大娘和他相比起来就有些不那么般配了。四大娘有些斜眼。我记得四大娘带着耳钱子,黄镫镫、金闪闪的。他家里有一幅老照片,照片上是四大爷没结婚时他们一家男人照的,都穿着长身大袍。老照片中没有四大娘的身影,四大爷经常说起自己出身的家族是如何如何的世家,家族如何如何的庞大,他小时家中管家就有三位,当值厨娘有12人,每每说到这些时他总爱和四大娘的娘家去对比,四大娘则不屑他的话赏他个白眼。我记忆中四大爷和四大娘打过一次仗,唬得他们小女儿半夜到我家中找我爸妈去劝架。据我妈妈讲他们吵架属于文斗。就是只吵,四大爷气乎乎的对四大娘说:“哼!我宁娶大家奴,不娶小家女”。那言外之意就是,出身于大户人家的丫鬟虽然身份低,但见多识广,见过大场面,天天跟有身份人在一起,看一样学一样就能学得一身大家风范。而小户人家的小姐也逃不掉小里小气的肚量地。四大娘就是出身于小户人家的小姐,那能不干仗吗?四大爷嘴上不饶人,还说你看人家宋庆龄如何如何……,当然四大娘也不含糊,反驳道:“我要是宋庆龄我和你过,我早去找孙中山了……”。我爸妈当然一人劝一个,最后四大爷老两口肯定是不会闹出什么大的事情来的。
????记忆中,最难忘的还是四大爷极其喜爱阅读。小说报纸什么都看,报纸主要是《参考消息》,书则读的很杂。他读的书几乎全都是买的,他家的书从毛选等政治书籍到《一千零一夜》种类好多,他读书读到晚年时痴狂的迷恋上了武侠小说,梁羽生的、金庸的、古龙的,他特别爱读金庸小说,他评论说从金庸的小说中能收获更多的东西,金庸的小说有史有实、有僧有道、有侠有魔、有茶有酒、有医有毒、有情无情……。从《射雕英雄传》读到《神雕侠侣》,从《倚天屠龙记》读到《鹿鼎记》,那时候四大爷己经80多岁了,我已经读初三了,每次放假回家都习惯的要去看看他,他很关心我的学习,每次聊天当知道我比他孙子成绩要好时,他就不再谈了。转换话题去谈他的小说,向我推茬,给我讲他读小说时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段。从郭靖黄蓉讲到杨过小龙女,再讲令狐冲和任盈盈。而我临走时,他往往都要积极的借我书看,劝说我要多看书,并且再三告诉我,一般人他是不向外借书的,告戒我读书不能有折页,看不完时要夹个书签,书不能倒扣……。便从那时我养成了每到假期必读小说的习惯。
????等我隔年假期再回来看他时,他读书已经有些吃力了,但仍坚持在看,我记得那时他看的是一部二战的书写的是关于艾森豪威尔的,眼睛上带着老花镜手里还要拿着放大镜。又过了大概有一年多,我因为要升高三,所以没休假期,我便没抽时间看他,等“十??一”国庆节过后不多天,我便听到父母传来的消息说四大爷去了,事前没特别的征兆,不过是临走前三天,他自己去林场理个发,跟往常一样,那天午饭后,他照例泡好茶看书,茶泡好了一口也还没有喝上,人就没了,胸口倒扣着本书是《老人与海》,手垂落在地上,手中还拿着放大镜。四大爷是老死的,我不知道他最终读没读完那本书,但愿四大爷能在天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海,在那里风平浪静,他可以静静的坐在码头安祥的读书!